时间:2022-09-08 11:31:35 | 浏览:520
“我们会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企业走访调研,拿着政策入企、带着问题回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近日,一场稳企暖企“以商引商”活动在深圳举行,梅江区主要领导到深圳走访制造业企业,听取企业发展情况和诉求,鼓励企业放心发展。
坚持工业强市,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是梅州当前的发展思路。作为全市的中心区域,梅江区也在加快迎头赶上,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不久前,梅江区召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发布《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一条延链、强链、补链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逐渐明晰。
现状
电子信息全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梅州市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镭射激光钻机、全自动阻焊曝光机、文字喷墨打印机等设备正高效有序地生成一张张精密的电路板。同时,从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序,如今都交给自动化设备完成。
据在该公司工作近14年的员工吴先军介绍,以前大部分机器需要工人手动放板、翻板,一名工人最多只能负责两台机器,如今通过不断地更新设备,越来越自动化的操作不仅解放了工人的双手,还提高了效率,现在一名工人最多能够同时负责12台机器。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制线路板或印刷线路板,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几乎每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印制电路板,因此,印制电路板有着“电子产品之母”之称。
技术工人熟练操作设备,一张张精密的电路板陆续“诞生”。 梁时禹 摄
该公司董事长蔡志浩介绍,目前公司主要生产高多层、HDI、FPC电路板,主要应用于通信设备、医疗机械、汽车电子、航空及军事设备等领域。“目前,我们与中兴、华为等通信企业以及长城、比亚迪等汽车制造企业,都保持着密切合作。”蔡志浩说。
受益于全球印制电路板产能向我国转移以及下游蓬勃发展的电子终端产品制造影响,我国印制电路板行业整体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企业多分布在广东、江苏、天津等省市。
作为我省印制电路板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梅江区电子电路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蓬勃,呈现出产业链逐渐完善的态势。
“我们主要生产半固化片、覆铜板等原材料,供给博敏电子、深南电路、奥斯康等企业。”龙宇电子副总经理李宁介绍,电子电路制造产业上游主要包括覆铜板、铜球、铜箔、半固化片等原材料的生产,中游则是印刷线路板的制造,下游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计算机、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众多细分领域。
目前,梅江区基本形成了“铜材—电子电路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终端产品”的产业链,为梅江区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上下游产业协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重要支撑。
多年来,梅江区看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瞄准目标、绘好蓝图,依托梅州经开区这一载体,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国威电子、博敏电子、志浩电子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产值占比均超过80%,产业质量也不断提高,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梅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目前,园区有企业144家,其中电子信息类企业78家,已形成铜箔生产—覆铜板生产—PCB生产—电子电器产品生产的产业链。今年1—4月,梅江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比1—3月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市(0.5)高2个百分点,速度排在全市各县(市、区)第三位。
困境
产业挂“链”仍存在难度
走进广东盈华高端电子铜箔生产线生箔车间,只见自动化机器紧张运行,一张张毛箔沿着巨大轮轴滚卷而出,再经过数道工序后,一片片铜箔成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类分切包装后走向市场。“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实现4.5微米铜箔的批量生产,在行业内已具备一定竞争优势。2021年9月28日,总投资28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40亿元的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电子铜箔一期项目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动工建设,建成后产量将得到‘飞跃提升’,预计可实现年产高端电子铜箔2万吨。”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政府有诚意,企业有动力。一期项目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原定15个月的建设工期,他们决心用12个月完成,目前已推进工程总进度的60%,确保实现今年9月28日投产目标。
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梅江区需要面对难以避免的困境:工业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发展不快。破解困境的关键在效率:用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代替手工式生产。电子信息产业要发展,提升效率是必须迈过的坎。
“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挂上‘链’。”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说。“挂上‘链’是指推动实现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同。这不仅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紧密协作,还要对产业关键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围绕处于发展上升期、市场潜力巨大的重要产品,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跨区域协同。”
只有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才能让梅州融得上链。制造业是否强大,关键在于效率和水平的大幅提升。在蔡志浩看来,集中推进工业技改和建设智慧工厂是转型非常关键的一步棋,“智能化制造是大势所趋,人工成本日益上升凸显效率的作用。”
智能制造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变革和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中智能制造本质上是对生产制造的一种拓展,从单纯的生产制造链延伸到产品的设计、分析、加工、装配,预测产品的综合性能、成本、市场响应和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在志浩电子工作人员曾东的带领之下,记者来到志浩电子的另一打孔车间。与前一车间不同的是,该车间打孔机所采用的是激光打孔技术,整个车间的工人仅有10人。“这是公司新更换的打孔机器,每分钟能打3万至4万个孔,一台机器要耗费500多万元。”曾东说。
新机器速度更快、误差更小、耗费人力更少,生产效率成倍增长。“经过自动化改造的工厂,500人就可产生30亿元产值,不仅节省了人工、提升了产品品质和产值,还大大降低了水电能耗。”蔡志浩说。
生产车间内工人有序作业。梁时禹 摄
破局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以前新办企业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后,还要到税务窗口领取税控设备和发票。现在只需要在‘一窗领取’专窗就能领到执照、公章、税控设备和发票,不需要再多跑一个窗口,大大缩减了办事时间。”日前,刚体验完新办企业“一窗领取”的梅州市金账房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魏莉琳说。
据了解,为积极配合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工作,梅江区税务局主动深入到纳税人中了解群众办事需求后,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召开了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服务水平业务研讨会,共同制订出具有梅江特色的企业开办流程。
同时,梅江区税务局通过优化整合部门间工作衔接,指定专人将税控设备和发票送到政务服务中心的企业开办专区“一窗领取”专窗,一起放入新办企业大礼包等举措,共同将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企业开办“一门通办”成功升级为“一窗领取”,实现营业执照、公章、发票及税控设备的合并出件,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领取”专窗也成为全市首个升级专窗。
企业开办“一窗领取”专窗的便民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申请人无论是选择线上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一表申报”,还是通过线下“新办企业专区”提交纸质材料“一表申请”,开办企业各事项审批单位均可“并联审批”,在0.5个工作日内就可将资料齐全、符合审批条件的业务办理完结,使新办企业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办理相关事项。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尊商重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党委、政府的服务效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梅江区正着力塑造干事创业的高地。会议提出,要树立“用户思维”,发挥好区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聚焦促进涉企政策落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靶向治理企业发展堵点、痛点,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让软环境增强硬实力;要抓好招商引资,聚焦接长做优产业链条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一手抓“链主”“龙头”企业引进,一手抓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全力招引一批“打粮食”项目和科技型企业。
6月9日至10日,区主要领导率队赴深圳开展稳企暖企“以商引商”活动,向12家企业颁发梅江区招商引资顾问单位聘书,围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与企业共商良策、共谋发展,鼓励企业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
梅江区主要领导开展稳企暖企行动,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梅江区委办新闻股供图
“区领导积极联系沟通,了解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并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李宁说。
相关
梅江区出台《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梅江区日前出台《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下称《方案》)并指出,梅江区三年内将制定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培育计划,坚持产业链和供应链协调发展,着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下大力气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补齐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力促产业往后端迈升。同时,推动服务“铜箔和高端电路板”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方案》指出,未来三年,梅江区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做优产业集群。梅江区将围绕经开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乡贤回乡兴业工程,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引进无污染、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高精特新企业。同时,加大项目储备,以全产业链集聚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力争每年引进亿元落地项目不少于2个,3年引进不少于10个项目。
《方案》明确,未来三年,梅江区将强化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持。梅江区将加快完善经开区周边道路建设,2022年—2024年完成经开区二期纵一、二、三、四路,横一路、经开区五路和罗乐大桥连接线市政管线工程项目等新建道路建设,完成建成区东升一、二路,经开区二、四路等道路升级改造。
《方案》将按年度划分实施,每个阶段都设立了不同的目标。未来三年,梅江区将推动2022年—2024年经开区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140亿元、170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19.8亿元、21.78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34亿元、41亿元以上;全口径税收4.5亿元、5.5亿元、6.7亿元以上的预期发展目标。
梅江区将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领导挂点和督办机制,动态完善项目建设台账,落实项目建设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招商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重点项目在梅江落地。并用活用好上级政策,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扶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为推进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持。
原标题:
补链强产业 激发新活力
梅江区出台《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梅江视窗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黄琦
【作者】 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喜洲历史文化街区是河蛮故地、南诏故都,历史文化悠久,是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传统风貌特征保存最完整的街区。喜洲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古镇,是云南最早发展经济文化、文明历史最长的古镇。
为进一步优化农贸市场经营环境,加快推进梅江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日前,梅江区召开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会议,副区长张瑜祥、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是保障消费安全、提升居民生活
9月7日下午,梅江区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次会议。梅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罗红葆主持会议,副主任杜延生、程成芳、葛雅玲、管文杰及委员共24人出席会议,梅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林勇军以及人事任命有关同志列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魏婷、罗涤权同
一、各乡镇人口、土地与村社梅州 梅县区 1 南口镇 70791 人梅州 梅县区 2 松口镇 63871 人梅州 梅江区 1 城北镇 54968 人梅州 梅县区 3 畲江镇 49730 人梅州 梅县区 4 程江镇 47829 人梅州 梅江区
近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最新征收土地公告,对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申渡村、双黄村、城北镇干才村合计2.3763公顷的土地进行征收,将作为梅州市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公告中指出:自公告发布起凡在征地范围内抢栽、抢建、抢装修的一律不予补偿。【来源
7月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王跃飞率驻柳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到柳江区开展年中专题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
区委书记刘俊,区委副书记、区长石中华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区委常委、副区长聂蓓主持签约仪式,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钟庆林,副区长李春帆,女企业家商会会长洪益清,女企业家商会党支部书记、常务会长吴翠青,广西苏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忠及相关部门领导
俯瞰东风湖。戚壮波 摄□花江柳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前我们散步都是坐半小时公交车去南湖,现在家门口就是生态公园,天气好就约着朋友来湖边散步、健身。”近日,中宣部“新思想新征程·红色足迹”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岳阳楼区东风湖生态公园
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槠洲,湖南省辖地级市。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株洲省外和江西接壤,省内和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以及省会长沙市接壤,地理位置较好,交通发达,可以说其是交通拉来的城市株洲下辖5个区
覃卫国在全市2022年1至8月份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强调认清形势 振奋精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9月29日下午,全市2022年1至8月份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市委书记覃卫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华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周天伟、章银发、姚